4月16日晚间,远达环保(600292.SH)发布一项资产收购草案,拟收购两家公司股权,交易价格合计超277亿元。预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变更为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力”),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家电投。
这是远达环保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也是其业务的重大转型。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重组远达环保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运营业务,可以显著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做强做大,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4月17日收盘,远达环保报收于14.12元,上涨0.43%,换手率7.16%,成交量55.88万手,成交额7.99亿元,总市值超110亿元。
拟收购五凌电力和长洲水电股权
公告显示,远达环保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国电力购买其持有的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下称“五凌电力”)63%股权、向湖南湘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湘投国际”)购买其持有的五凌电力37%股权以及向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广西公司”)购买其持有的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长洲水电”)64.93%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事实上,早在2024年10月,远达环保就曾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国电力、湘投国际合计持有的五凌电力100%股权以及广西公司持有的长洲水电64.93%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与半年前的预案相比,本次草案进一步明确了资产估值情况、标的公司盈利状况及盈利预测、募集资金规划与未来发展路径,草案公布也标志着远达环保转型绿色低碳再进一步。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对价合计为277.36亿元,其中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对价235.76亿元,以支付现金方式支付对价41.6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预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国家电投变更为中国电力,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家电投。本次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本次交易与标的资产相关的审计、评估等工作已完成。此外,中国电力、广西公司作为交易对方,其取得的股份需锁定36个月,湘投国际需锁定12个月。
严学锋对本报记者表示,远达环保最近几年业绩偏差,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04%,2022年更是陷入亏损,收益率为-0.55%,2023年回升至1.06%。2024年前十月,收益率也仅为1.00%,显示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损害了股东利益。
“面对这一困境,远达环保亟需自救,大力提升公司质量。”严学锋进一步强调,此次重组按2023年的情况,标的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是上市公司的5.85倍、5.4倍,营业收入也达到了上市公司的1.23倍,交易金额高达277亿元,是远达环保今日即4月17日市值的2.5倍。从近年盈利情况来看,标的公司的资产质量明显高于远达环保。
“此次重组对远达环保而言,无疑是一次自救的机遇。国家电投将其定位为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旨在推动公司主业做强、实现专业化发展。此方案若能顺利实施,远达环保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严学锋对本报记者补充道。
远达环保称,未来将在国家电投支持下,推动上市公司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电投在境内的水电资产整合平台,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2024年1—10月的基本每股收益将由0.07元/股增厚至0.25元/股,本次交易预计不会导致上市公司即期回报被摊薄的情况,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其未来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可能。
远达环保方面表示,总体来看,本次交易有利于保护公司公众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水电资源整合更进一步
近年来,从“双碳”战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再到《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清洁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看出,本次远达环保重大资产重组是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行动。
据悉,远达环保是央企国家电投控股的唯一环保上市公司。本次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为能源生态融合业务,涵盖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固危废处理、矿山及土壤修复、“新能源+生态治理”等。本次交易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运营业务,主要为湖南省内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业务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水力发电业务。
远达环保介绍称,五凌电力水电业务主要分布在沅水、资水及湘水流域,其建设水电站并利用天然水能资源进行电力生产,通过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合同,按国家及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电价政策和市场规则获取发电收入,扣除发电及生产经营各项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长洲水电主要通过水力发电业务获取盈利,其水电业务依托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电站并利用天然水能资源进行电力生产。
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华昊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国企长期以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同时顺应市场趋势,加大投资新能源业务。凭借资金成本低、地方合作顺畅等优势,央国企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关键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在华昊辰看来,近年来,央国企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日益增大,前景看好。风电、核电、太阳能等领域均有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群。东部沿海核电、西北风电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等,均为国企主导。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降低,央国企在此领域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未来值得期待。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亚太地区亦取代欧洲和欧亚地区成为最大可再生能源产区。‘双碳’政策下,A股新能源公司股价显著上涨,为投资人带来丰厚收益。”华昊辰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交易目的,远达环保方面表示,一是为了推动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二是为增厚公司业绩。
国家电投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建立后,将如何强化远达环保的核心竞争力?严学锋对本报记者指出,资本市场能价值发现,促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倒逼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前,国企需积极善用资本市场,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关键任务。(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