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要闻
  • 焦点
  • 市况
  • 政策
  • 上市公司
  • 专题

锁定200GWh储能订单,宁德时代以长期战略合作助推能源科技生态构建

2025-11-18 14:45:59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近日,宁德时代与海博思创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期限长达十年。根据协议,双方将于每年度末滚动更新未来三年的合作目标,并以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形式予以确认。其中,2026年至2028年期间,海博思创向宁德时代采购的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这一长单不仅体现了双方在储能领域的深度绑定,也折射出宁德时代通过生态协同模式持续强化其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宁德时代正以技术突破、生态构建与全球布局为核心动力,持续巩固其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地位。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系统、从中国市场到全球舞台,宁德时代的发展路径不仅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升级,更成为全球零碳转型的重要典范。

  技术引领:持续推动电池技术创新

  宁德时代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公司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全球领先;第三代“麒麟电池”已成为行业标杆,“神行超充电池”覆盖主流车企供应链。在储能领域,面向全球市场的587Ah储能电芯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与高安全性,成为电网调频、数据中心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发布的“钠新电池”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在低温、安全、低碳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可减少对锂资源的依赖。

  在安全技术方面,公司推出的全球首创NP3.0电池安全技术平台,整合八大核心技术创新,确保电池系统在极端情况下“高压不断电、动力不丢失、无明火无烟”,为智能驾驶时代的电池安全树立新标准。

  模式创新:构建“车-电-站”协同生态

  宁德时代不仅在电池技术上持续突破,更在商业模式上积极创新。公司与京东、广汽等企业联合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super,整合巧克力换电系统与耐高温电池技术,推动“车电分离”模式落地。配套的巧克力换电网络已覆盖全国45城,年底将建成1000座换电站,远期规划扩展至全球3万座。

  此外,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蔚来、理想汽车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从“产品竞争”迈向“生态协同”。这一系列合作体现了宁德时代从单一电池制造商向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

  全球化布局:全球制造+本地服务

  宁德时代的全球化战略正在稳步推进。欧洲成为其海外布局的重点市场:德国工厂已实现盈利,匈牙利工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西班牙合资项目正式落地,印尼基地也预计于2026年投产。宁德时代已成为全球唯一在欧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电动车电池市场份额超过46%。

  通过“全球制造+本地服务”的模式,宁德时代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也深化了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关系,成为全球能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储能与循环经济: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进入爆发期,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迎来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占总出货比例约20%。公司与海博思创签署十年长单,锁定200GWh电池供应,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在绿色循环方面,宁德时代实现了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的全球最高水平,构建了从上游原材料、电池材料研发,到下游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集成、循环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能源科技生态系统,推动电池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路径。

  资本市场认可:稀缺标的引发价值重估

  强劲的业绩与技术领先使宁德时代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稀缺资产。2025年5月,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港股IPO公开发售部分超百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超15倍认购,吸引了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等多家顶级机构参与基石投资,显示出全球资本对其动力电池龙头地位的认可。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其稀缺性使其成为国际资本配置新能源资产的“必选项”。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市值突破1.8万亿元人民币,A股股价年内涨幅超50%,H股股价更是相较于A股出现明显溢价,显示出市场对其科技属性与持续盈利能力的长期信心。

  从电池制造到能源生态构建,宁德时代正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局部突破”迈向“全域增量时代”。在“零碳未来”的全球共识下,宁德时代将以不断的科技创新持续点亮人类清洁能源的未来图景。(刘晨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素材源:吕怡蕾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怡然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声明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