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的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节能降碳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即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同时,将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在加快清洁低碳氢替代应用方面,《方案》鼓励炼化行业、煤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医药行业等多个领域利用清洁低碳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并探索工业余热与高温电解制氢耦合利用、海上风电制氢等新途径。
有序提升氢冶金应用水平是《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加快氢基直接还原竖炉、纯氢竖炉等氢冶金装置的研发,鼓励钢铁企业充分利用焦炉煤气、化工副产氢等氢源,并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利用比例。同时,推进高炉富氢冶炼、氢基竖炉等技术应用,探索适用于低品位、共伴生铁矿石的氢冶金技术路径。
此外,《方案》还大力发展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积极推动氢氮耦合制绿色合成氨,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将开发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燃料电池,以及高压力等级、高储氢密度车载储氢装置,鼓励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就近利用高品质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建设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
《方案》还提到,将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统筹推进“区对区”氢能物流干线和沿线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在钢厂物流、矿山基地、工业园区、港口码头等场景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形成完整、可靠、大流量的氢能物流网络。同时,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车辆推广和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产品迭代开发应用。
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三部门将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统筹资金、项目、政策、标准等要素资源,对符合条件的氢冶金等低碳前沿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产能延期置换政策支持,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机制,鼓励各地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支持政策,推动制定清洁低碳氢认定、多元化应用等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