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赎回公告。据Wind最新数据统计,截至10月11日,今年以来银行业已经累计赎回80只“二永债”,赎回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95.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赎回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二永债”迎来赎回潮,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进而引发银行“赎旧换新”。
赎回规模突破万亿元
国庆节前,市场上便有3只“二永债”退市。9月25日,交通银行和东营银行均赎回了一只永续债,赎回金额分别为300亿元和25亿元;承德银行则赎回了一只15亿元规模的二级资本债券。上述3只债券均于2020年发行,票面利率在4.59%至4.8%区间。
9月23日,中国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已全部赎回10年期固定利率、规模为600亿元的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该债券于2020年9月17日发行,设有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有权在本期债券第五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日赎回本期债券。
同日,光大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0年9月发行了规模为400亿元的永续债,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有权在本期债券第五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赎回本期债券。截至本次公告之日,该行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已经行使赎回权,并全部赎回了本期债券。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商业银行今年以来累计赎回80只“二永债”,赎回规模高达10095.8亿元,而2024年全年“二永债”的赎回规模为1.11万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商业银行选择赎回或宣布赎回的“二永债”普遍于2020年发行,利率多在4.2%至5.4%区间,而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新发的相关债券利率普遍在1.88%至2.90%之间。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赎回前期发行的高利率“二永债”,是为了后期发行更低利率的新债。
“随着利率水平下行,新发行同类债券的成本可能低于存量债券,银行选择赎回后再融资,可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银行选择赎回旧债,往往也被市场解读为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裕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声誉及投资者信心,且多数“二永债”在发行之际,便约定了五年赎回期,此举也为完善条款的安排。
“赎旧换新”面临分化
不过,对比多数银行积极赎回“二永债”,也有部分银行罕见地选择不赎回。例如,在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信息表示,该行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
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选择不赎回“二永债”的主要是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若其赎回旧债,可能会因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而不赎回虽能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旧债资本计入比例逐年递减仍会削弱银行的长期资本实力,也会带来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从“二永债”新发情况来看,中小银行仍颇为活跃。二季度以来,已有30余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发行“二永债”的城商行及农商行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明明认为,当前银行业对资本补充需求较为迫切。一方面,经济转型中信贷需求仍然较大,不良资产处置也需要资本缓冲,银行普遍存在补充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银行需要通过新发“二永债”来补充资本。
薛洪言认为,“二永债”发行趋势将呈现分化,即大型银行及优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等将凭借市场认可度和资本补充能力,会继续抓住利率下行窗口加速“赎旧发新”,而资质较弱、盈利承压的中小银行发行难度可能会上升。(记者 马嘉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