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25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姜维,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副总工程师黄导,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姜晓东,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十五五”发展规划等内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46亿吨,同比下降2.9%,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同比下降,实现粗钢产量调控目标;生产生铁6.46亿吨,同比下降1.1%;生产钢材11.04亿吨,同比增长5.4%。前三季度,国内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6.49亿吨,同比下降5.7%,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低于2024年,连续第五年下降。整体看,钢铁产量和消费仍呈下降趋势,消费降幅大于产量降幅。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4.56万亿元,同比下降2.36%;营业成本为4.26万亿元,同比下降3.88%,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1.5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60亿元,同比增长1.9倍,行业效益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销售利润率为2.10%,同比上升1.39个百分点。不同类型企业效益分化明显,大型钢铁集团经营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
姜维强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频发,贸易政策的极不确定性冲击着全球经贸秩序,给钢铁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既对钢铁品种结构优化提出了高端、绿色等更高要求,又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也要看到,钢铁行业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出口预期转弱、供需矛盾加大等困难,平稳运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他指出,经济效益持续低位不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长期处于1.8%以下的水平,最低降至-2.04%,今年6月份达到2.82%,为期间最高水平,9月份又降至1.71%,长此以往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近年来,钢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实现节能降碳,环保成本占比普遍达到10%以上,还面临碳市场履约、低碳技术研发等资金投入压力。据测算,到2060年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大约需要投入20万亿元。同时,要加快高质量发展,企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需要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准确把握未来5年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部署了战略任务,提出巩固提升矿业、钢铁、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对于我们继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姜维说,下阶段,钢铁行业将做好“十五五”发展的总体规划,抓好《稳增长方案》的贯彻落实,围绕“1231”行业发展目标和“232”工作推进体系持续开展工作,适应需求变化,调整生产节奏,促进供需平衡,不断推动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奠定坚实基础、积攒充足底气。
中国钢协提出了“十五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将为钢铁行业接续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参考和支撑。
姜维表示,钢铁行业将继续推进落实上述重点任务,着力“强自律、反内卷,调结构、优布局,增效益、防风险,补短板、锻长板”,以促进行业平稳运行、效益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为新型工业化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钢铁贡献。(记者 周雪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