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要闻
  • 焦点
  • 市况
  • 政策
  • 上市公司
  • 专题

成都银行披露170亿元发债计划,70亿元资本工具缓解充足率压力

2025-11-21 15:10:00 来源:华夏时报网

  近日,成都银行披露一项2026年发债计划,拟发行不超过7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以及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专项金融债券和普通金融债券。

  二级资本债主要用于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据成都银行今年三季度财报,其前三季度延续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的态势,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4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至8.77%。

  11月20日,成都银行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上述指标下降主要源于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资本耗用。未来,该行将以内源积累补充为主,适时推动各层级资本的外源补充,确保资本对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年内“二永债”发行规模已近1.4万亿元。

  70亿元“补血”计划

  近日,成都银行披露,该行已在董事会临时会议上审议通过总额不超过170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具体发行方案以监管机构审批为准。

  本次发债包括两部分。一是拟发行不超过70亿元(含7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期限为10年,并附有发行人于第5年末选择提前赎回的权利,具体发行利率尚未公布;二是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专项金融债券及普通金融债券,其中包括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3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以及40亿元普通金融债券。

  对于此次大规模发债的主要考量,成都银行于11月20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计划是基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要求及自身发展战略所制定的资本规划。其中,二级资本债券将用于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专项金融债券和普通金融债券则基于该行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本次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将作为外源工具直接补充本行二级资本,进一步增强本行资本实力,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发行规模将在监管机构核准额度内根据本行融资安排及市场情况确定。”成都银行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6%、8.7%、8.47%、8.22%和9.06%;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5%、9.84%、9.39%、8.98%、9.74%;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3%、13%、13.15%、12.89%、13.88%。三项指标均于2024年整体止跌回升。

  近年来,该行主要通过利润留存、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及可转债转股等方式补充资本。2024年,该行发行149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并完成一定可转债转股。

  截至2025年9月末,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77%、10.52%和14.39%。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4年末略有回落。

  对此,成都银行向记者解释称,小幅下降主要源于该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资本耗用。

  未来,该行将围绕监管要求与资本规划加强资本管理。一方面,将持续深化资本约束,提升资本运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与配置。另一方面,坚持各项经营业务的稳健发展,以内源积累补充为主,适时推动各层级资本的外源补充,确保资本对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

  净息差进一步下降

  在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成都银行2024年末净息差由上年末的1.81%下降至1.66%。

  尽管如此,该行近年来仍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持续“双增”,其中利息净收入构成了主要支撑。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成都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02.41亿元、217.02亿元、229.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14%、7.22%、5.8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0.43亿元、116.72亿元、128.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24%、16.22%、10.1%。这三年间,其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65.19亿元、176.54亿元、184.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在净息差下行压力下,成都银行通过贷款规模的显著扩张维持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长,进而推动整体营收上升。2024年末,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7425.68亿元,同比增长18.67%,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贡献显著,达6026.17亿元。

  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记者表示,高度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抗波动能力较弱,在低利率周期与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环境下,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可能制约盈利稳定性与增长空间;二是业务结构单一,反映出中间业务与轻资本业务发展不足,相较非息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其盈利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三是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受限,当利息收入受宏观政策或资产质量冲击时,将直接影响利润留存,削弱资本内生能力。

  成都银行向记者表示:“息差收窄是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12BP至1.42%,创下历史新低;同期成都银行净息差为1.62%,同比下降4BP,净息差水平与下降幅度总体还是略优于同业的。”

  该行进一步提到,对于后续息差,其认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强化负债成本管控是息差管理的重点。由于前期长期限定期存款未到期、利率没有重置,因此存款降息效应有所滞后。后期伴随着存量定期存款的陆续到期,重定价释放更加充分有效,对息差趋稳形成支撑。同时,该行也将把握有利时机,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净息差的管控合力。(记者 张萌 卢梦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素材源:吕怡蕾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怡然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声明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