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季季果香四溢,月月繁花似锦,处处乡趣盎然——湖北大冶三华生态园的景象,正是现代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从一片闲置的荒坡,发展成为辐射3680亩、集农业生产、休闲采摘、乡村民宿、中药种植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体”,其背后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创新的强大驱动力。这份蜕变的背后,不仅有创业者扎根乡村的坚守与智慧,有农业农村局、三农中心和农合联的精心呵护,更有汉口银行创新“两农”信用贷的精准赋能。打破“无抵押难贷款”的传统壁垒,金融活水正为大冶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融资困境的破局:传统壁垒与创新信用的碰撞
然而,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制约。特别是像三华生态园这样正处于转型升级、规模扩张关键期的经营主体,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易受气候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传统金融机构“重抵押、轻信用”的信贷模式,往往使其陷入“无抵押难贷款”的困境。当生态园因气候原因导致水果减产、收入骤降、资金链紧绷时,能否及时获得金融支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困境,深刻反映了农业经济体普遍面临的融资痛点,呼唤着金融服务的创新与突破。
“两农”信用贷的实践:无抵押贷款的精准赋能
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求,汉口银行积极响应湖北省“两农”信用贷试点政策,在大冶市率先破题。当三华生态园负责人通过农业农村局、三农中心和农合联求助时,汉口银行大冶支行迅速行动,与三农中心人员协同上门,结合生态园的经营规模、周边带动效应、农户信用评分情况等维度,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调查、评估与放款,发放农户主体的“两农”信用贷最高上限额度100万元。这笔“及时雨”般的资金,不仅化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助力其进行产学研设施升级,拓展中药材种植、民宿等新业态,增强了发展韧性和带动能力。
服务模式的革新: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
“两农”信用贷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的创新,更在于服务流程的深刻变革。汉口银行将审批权限直接下放至支行,砍掉了跨层级审批的冗余环节,将平均放款时间压缩至5-7个工作日,显著提升了融资效率。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依托“湖北省信贷直通车”平台,实现“线上申请、线上评估、线上放款”,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足不出村”办理。这种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响应的服务模式,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截至9月末,汉口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148亿元,较年初增速超过25%,其中大冶市“两农”信用贷已发放数十笔,总额达5863.6万元,覆盖生态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这一组数据,标志着“两农”信用贷试点已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活水正精准滴灌至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展望未来,汉口银行将不断拓展“两农”信用贷等创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金融活水更加畅快地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大、更坚实的金融力量。
特别声明:文中提及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