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要闻
  • 焦点
  • 市况
  • 政策
  • 上市公司
  • 专题

绿叶制药“开门红”Rykindo在美获批上市 创新药出海“寻路”热潮涌动

2023-01-17 10:30:32 来源:财联社

  昨日,绿叶制药公告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Rykindo在美获批上市,为创新药2023年出海开了一个好头。财联社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绿叶制药产品获FDA批准上市或能提振国产创新药出海信心,获批之后的下一步将是Rykindo商业化成功的关键。随着国内创新药质量、创新性进一步提升,2023年创新药出海将热潮涌动。

  打响新年国产创新药在美获批“第一枪”

  1月15日,绿叶制药(02186.HK)公告,其自主研发的新药Rykindo(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制剂,产品编号LY03004)正式获得FD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以及作为单药或作为锂盐或丙戊酸盐的辅助疗法用于双相障碍I型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

  据悉,Rykindo是首个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并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下简称CNS)治疗领域的新药,亦是首个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505(b)(2)条款获得FDA批准上市的由中国大陆制药公司开发的复杂制剂产品。

  对于定价,绿叶制药(国际)总裁张业泓博士向媒体表示,该产品在美国的定价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提高更多患者的用药可及性、满足患者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定价同时也是市场准入环节中的重要因素,Rykindo的定价会结合患者、医生、医保支付方等多方因素综合考量。

  谈及产能准备,绿叶制药集团研发国际高级副总裁孙志刚博士向记者表示,此前出于商业化考虑,公司已经在放大生产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目前Rykindo的产能已具备全球供货的能力,公司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今后更多患者需要。

  商业化是外界关注的另一重点,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向记者分析认为,要在欧美商业化仍有不少挑战,获批只是第一步,如何建立推广团队来培训医生,如何与PBM谈判进入医保和商保药品目录都是很有挑战性的。

  对此,绿叶制药(国际)市场部副总裁周骏告诉记者,Rykindo是绿叶制药在美国即将商业化的第一个产品,“无论是自建营销队伍,还是寻找合作伙伴,两种路线我们都在积极推进中,短期而言,合作模式能帮助我们借用现有成熟渠道快速打开市场,从长期战略来看,随着后续更多产品在美国的上市,我们会不断加强在美国的自营能力建设。”

  据悉,除了在美国获批,Rykindo已于2021年在中国上市,绿叶制药也在欧洲开发Rykindo。

  孙志刚向记者透露称,在全球上市计划方面,FDA的批准是金标准。获得FDA批准后,公司也会积极推动Rykindo在更多国家和地区上市,目前公司正在评估在某些国家快速上市的可行性。

  2023创新药出海热度将延续

  近年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一些中国药企的共识,特别是近年来受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中国药企加快寻找国际市场出路和发展空间。

  “国际化战略本身没有对错之分,需要考虑的是其与企业的适配性。每家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研发能力、资源配备、组织能力来决定国际化的方向与方式。”周骏表示。

  然而2022年,国产创新药出海受阻消息频频,信达生物(01801.HK)针对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PD-1品种信迪利单抗,君实生物(688180.SH)针对鼻咽癌适应症的PD-1品种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00013.HK)针对胰腺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多靶点TKI药物索凡替尼,亿帆医药(002019.SZ)针对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都先后出海遇阻。

  从受阻原因出发,信迪利单抗、索凡替尼均缺少代表美国患者人群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特瑞普利单抗和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现场核查受阻。

  赵衡表示,创新药出海肯定是市场趋势,而能否成功出海主要看研发能力,绿叶制药产品获FDA批准上市或能提振国产创新药出海信心。

  赵衡进一步向记者指出,其实从国内来看,大家都集中在几个靶点,更多做的是微创新,也就是Me-too,Me-Better,而真正的FirstinClass还是非常少的,这阻碍了药企的出海,在国外主要市场,微创新是很难获得高市场份额的。

  虽然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在FDA获批上市的成果较为有限,但BD“出海”火热。据bioSeedin收录数据,截至12月26日,2022年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共产生240余起BD交易(包括技术平台授权),平均每个月交易数量超过20起。

  据记者统计,2022年我国累计已有15家药企有品种出海,20款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包括康方生物(09926.HK)的依沃西单抗(AK112)、君实生物的JS006(TIGIT单抗)、济明可信的口服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JMKX002992和非阿片类镇痛药JMKX000623、科伦药业(002422.SZ)的SKB-264(TROP2ADC)和科伦博泰项目B(ADC)、石药集团(01093.HK)的创新抗Claudin18.2抗体药物偶联物SYSA1801、先声药业(02096.HK)的临床前自身免疫疾病创新药SIM0278等。

  从适应症来看,这些出海的创新药集中于抗肿瘤、代谢性疾病、镇痛、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其中主要以抗肿瘤领域居多。

  据记者了解,全球肿瘤患者数量庞大,随着新治疗手段的不断出现,肿瘤药物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带动整个市场快速增长。业内预计,到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肿瘤和免疫领域将带来明显的高增长。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和国内床新药研发实力的快速提升,国产创新药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药物创新性和研发效率的优势受到全球的认可,Me-Better、Me-Best和Me-First药物有望取代传统的Me-too药物,届时国产创新药的出海之路将愈发顺利,行稳致远。考虑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国内企业争相将海外战略付诸实践,加速全球化进程。(记者 王俊仙 卢阿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素材源:吕怡蕾
编辑:康书源
审核:吴娜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声明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