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要闻
  • 焦点
  • 市况
  • 政策
  • 上市公司
  • 专题

中国石油企业加快推动化工原材料国产化替代

2025-05-16 10:17:29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4月初以来,面对贸易战、关税战给中国化工市场带来的冲击,中国石油相关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化工原材料供应力度,加快推动国产化替代,努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助力国内化工产业破局突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认为,在关税政策的冲击下,我国化工领域将面临原材料进口、产成品出口贸易壁垒高企以及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等挑战。“可以通过提高原材料自给率、多元化进口来源地、增强产成品市场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等措施来应对。”郭海涛表示。

  乙烷是天然气开采的伴生品,也是生产乙烯的重要原料。在天然气上产的同时,塔里木油田灵活调整乙烷等轻烃组分产量任务,制定长短期结合的生产运行方案,全面提升乙烷回收装置运行能力;创新乙烷系统冷量平衡等10余项技术,解决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难题。目前,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装置处理负荷提高了3%,乙烷收率升至95.5%,日增产60余吨。

  兰州石化在3套乙烯装置满负荷运行的同时,加强聚烯烃装置关键设备特护运行,扩大增产增效空间。4月初以来,大庆炼化对二套聚丙烯装置进行计划性窗口检修,提高装置稳定运行能力。目前,该装置生产的聚丙烯PA14D-2产品和RP300R产品均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提升现有装置效能的同时,独山子石化联合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发茂金属聚乙烯、聚丙烯催化剂,推出PE-RT管材料mHD3702等4个茂金属聚乙烯新产品,实现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系列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的技术突破。

  面对化工市场的复杂多变,中国石油化工销售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实时监测化工产品价格波动与供需变化,预警潜在风险,捕捉增量机遇。年初以来,西南化工销售先后派出270人次深入市场一线走访调研,了解终端用户生产经营和产品需求,结合装置特点强化产销衔接,一季度新增客户10家,统销产品、新材料买断量分别同比增长12.6万吨、3.5万吨。西北化工销售建立高效顺畅的物流应对机制,在车源调配、计划安排、装车发运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记者 张一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他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素材源:吕怡蕾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怡然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声明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